斯人版本教材的出现
在2024年,有三个版本的教材曾经使用过“斯人”版本,分别是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

教材版本的争议


关于“斯人”和“是人”的争议,源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尽管“斯”与“是”在字面上都有“这”的意思,但因为一字之差,读音也非常相似,所以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认为“斯人”版本更具有“文气”,而“是人”版本则是后来的改动。实际上,不同的教材版本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古籍版本或是编者的理解选用不同的字词。

教材的历史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编辑部表示,自从1961年该出版社收录这篇课文以来,历届教材文章一直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而,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都曾出现过“斯人”的版本。

学术界的见解


对于这个争议,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个考据意义不大,应该属于学术领域的研讨。她指出,大众只需要关心大任之所受的磨砺就好,这是文化真正的意义。此外,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舒大刚先生也表示,文献中“斯人”“是人”两种写法都有,现代教材中一般是“是人”。

结论


综上所述,在2024年,北京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这三个版本的教材曾经使用过“斯人”版本。这场争议虽然在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它引发了公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作品的教学和传承的关注。

点赞(0) 打赏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